唐·孫思邈
天地之間人為貴,頭像天兮足像地。
父母遺體宜保之,洪范五福壽為最①。
養(yǎng)生切要知三戒②。大欲大怒并大醉。
三者若還有一馬,須防損失真元氣③。
欲求長生先戒性④,火不出兮神自定⑤。
木還去火不成灰,人能戒性還延命。
貪欲無窮亡卻精,用心不己失元神。
勞形散盡中和氣,更仗何能保此身。
心若太費費則竭,形若太勞勞則怯。
神若太傷傷則虛,氣若太損損則絕。
世人欲知衛(wèi)生道,喜樂有常嗔怒少⑥。
心正意誠思慮除,順理修身去煩惱。
春噓明目夏呵心,秋口四冬吹肺腎寧。
四季常呼脾化食,三焦嘻卻熱難停。
發(fā)宜多梳氣宜練,齒宜數叩津宜咽。
子欲不死修昆侖,雙手揩摩常在面。
春月少酸宜食甘,冬月宜苦不宜咸。
夏月增辛聊減苦,秋辛可省便加酸。
季月少咸甘略戒,自然五臟保平安。
若能全減身康健,滋味偏多無病難。
春寒莫放綿衣薄,夏月汗多須換著。
秋冬衣冷漸加添,莫待病生才服藥。
惟有夏月難調理,伏陰在內忌涼水。
瓜桃生冷宜少餐,免致秋來成瘧痢。
心旺腎衰色宜忌,養(yǎng)腎固精當節(jié)制。
常令充實勿空虛,日食須當去油膩。
太飽傷神饑傷胃,太渴傷血并傷氣。
饑餐渴飲莫太過,免致膨亨傷心肺。
醉后強欲飽強食,未有此身不生病。
人資飲食以養(yǎng)身,去其甚者將安適。
食后徐行百步多,手搓臍腹食消磨。
夜半靈根灌清水,丹田濁氣切須呵。
飲酒可以陶性情,大飲過多防有病。
肺為華蓋倘受傷,咳嗽勞神能損命。
慎勿將鹽去點茶,分別引賊入其家。
下焦虛冷令人瘦,傷腎傷脾防病加。
坐臥防風來腦后,腦內入風人不壽。
更兼醉飽臥風中,風入五內成災咎。
雁有序兮犬有義,黑鯉朝北知臣禮。
人無禮義反食之,天地神明終不喜。
養(yǎng)體須當節(jié)五辛,五辛不節(jié)反傷身。
莫教引動虛陽發(fā),精竭容枯疾病侵。
不問在家并在外,若遇迅雷風雨大。
急須端肅敬天威。靜室收心宜謹戒。
恩愛牽纏不自由,利名縈絆幾時休。
放寬些子自家福,免致中年早白頭。
頂天立地非容易,飽食暖衣寧不愧?
思量無以報洪恩,晨夕焚香謝天地。
身安壽永事如何?胸次平夷積善多。
惜命惜身兼惜氣,請君熟玩養(yǎng)生歌⑦。
![\](http://www.y9dbjc.cn/uploadfile/2016/1206/20161206084906271.jpg)
[作者簡介]孫思邈(581-682)唐代著名的醫(yī)藥學家,陜西耀縣人,曾在太白山隱居40多年,采集太白山中草藥濟世救人,他居住過的碓窩坪、藥王棧道猶在。人們?yōu)榱思o念他,在太白山建有藥王洞、藥王廟。著有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。這篇詩作,在中國醫(yī)藥史上極為有名,并在醫(yī)藥養(yǎng)生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詣,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。
[注釋]①洪范:一曰箕疇。<尚書>篇名。傳為商代末年名臣箕子入周向武王陳述的“天地之大法”。凡九類(疇),講到“享用五福:一曰壽,二曰富,三曰康寧,四曰好德,五曰考終命”。“五福壽為最”即指此。
②三戒:即防備三件事:大怒、大欲、大醉。
③元氣:維持人體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質。中醫(yī)學認為,人的生命力靠元氣維系。元氣包括元陰和元陽之氣,由先天之精所化,并賴于后天的榮營養(yǎng)滋生。元氣是保持健康、預防疾病、強身抗老的根本要素。所以,要養(yǎng)生,必須注意防止元氣損失。
④戒性:防止性情失和。這是戒怒的基本方法。戒怒,首先要戒性。性,即性情,性情平和,人體內部臟腑活動就正常,疾病不易生;性情失去平和,則易致病。
⑤“火不出”句:意思說性情保持平和,身體內的“火”便不會燒出體外,精神即可得到鎮(zhèn)定?;穑逍?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之一。古人認為,火是構成生命的元素之一。但是,火過旺,則會耗損人體正氣。因此,人應戒怒火,若使肝平、心寧、神定、然后可求長生。
⑥嗔:生氣。
⑦熟玩:對《養(yǎng)生歌》應反復閱讀,運用自如地落實到日常生活中,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