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嶺自古就有藥山之稱。有詩云:“去天三百浮云間,積雪捧海壯奇觀。舉目云海貫宏圖,俯首滿山盡靈丹。”唐代名醫(yī)孫思邈、王燾均在太白山中鉆研過中草藥。因此有人說,游一次太白山,就等于讀了半本《本草綱目》。
太白山上無閑草,早在五千年前,中國最早期的醫(yī)學就在太白山生發(fā)。據(jù)傳,伏羲、神農(nóng)、黃帝等遠古醫(yī)學家就曾在太白山一代從事醫(yī)藥活動。既至唐朝,由于孫思邈的入駐,太白山的草藥文化達到了發(fā)展巔峰。
藥王孫思邈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醫(yī)學家之一,他所著的第一部國家藥典《千金方》,集古今經(jīng)驗之大成,名揚海內(nèi)外,對后世醫(yī)學影響極大?!缎绿茣?bull;孫思邈傳》及《太平廣記》中都有記載,孫思邈在太白山中修隱幾十年,專心醫(yī)藥活動,并高壽140歲,無疾而終。
太白山久遠的草藥文化與其優(yōu)越的地理條件不無關(guān)系。秦嶺東西綿延1500余公里,南北寬100——200公里,主峰太白山高達3771米。如此龐大的體積、高峻的海拔孕育了豐太白山茂的植物。太白山上植物種類多達1600余種,草藥多達650余種,其中不乏獨一無二的珍惜品種。如知名的太白山“七藥”,品種多,療效好。
何為太白七藥?
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中總結(jié),大凡能治“五勞”(五臟之勞損):久視損血、久臥損氣、久坐損肉、久立損骨頭、久行損筋;七傷:大飽傷脾、大怒傷肝、強力傷腎、形寒冷飲傷肺、憂愁思慮傷心、風雨寒暑傷形、恐懼不節(jié)傷志這些疾病的,稱為“七藥”。太白“七藥”有極高的醫(yī)療價值。早在1953年,美國就將太白山桃耳七提純制成抗癌藥品,并載入美國《藥典》。
“太白草藥,性能奇特。與其官藥,不可比擬……疑難大病,西醫(yī)未效。中醫(yī)難醫(yī),草藥就靈……太白寶山,長壽源泉。造福人類,攀登醫(yī)冠。”李白生的《太白草藥歌訣》充分說明了太白植物草藥的神奇。
除了治病去痛的草藥之外,太白山還是一座自然植物大寶庫。太白山上的植物起源古老、地理成分復雜,垂直分布明顯,植被類型多樣。3771米的高海拔衍生出了五大林帶。這些林帶生長了數(shù)千種太白獨有的珍奇花木,如連香樹、紅豆杉等。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白紅杉林。太白紅杉是秦嶺高山區(qū)特有的樹種之一,分布于海拔2850——3350米,因此原生態(tài)紅杉也僅太白山存有。
太白山號稱秦嶺花谷,行至山中,三五十米,就可見溪流邊,絕壁上,林木間鮮花盎然。除了眾所周知的高山杜鵑之外,太白柳蘭、秦嶺綠百合等都是幾近絕跡的奇花。
為更好的保護、宣傳和展示這些珍貴植物,太白山國際旅游度假區(qū)計劃在太白山腳下建設一座“秦嶺國家博物館”,保護太白山乃至秦嶺特有的珍稀物種。屆時,游客們將會在其中更全面的了解太白山的自然文化。
|